0755-86212290
工作日 9:00-18:00
那些互联网大厂丰富多彩的福利安排
2023-02-03 13:43
福利竞赛,一向是“最佳雇主”们的核心标配和典型标准,从一日三餐奢华不简单,到无限畅饮吃拿下午茶,再到婴儿日托无干扰、父母关怀四件套……花样百出,不一而足,赚足了路人甲乙丙丁羡慕嫉妒的眼睛。
而今年以来,互联网大厂居然都在竞赛般地开展起了所谓“降本增效”的运动。
腾讯刚宣布“降本增效”是今年的主旋律,“全员要为过冬做好准备”,字节跳动马上跟进“降本增效”是今年的核心目标,像华为一样要“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”;而快手从去年底开始,就将降本增效纳入高管季度考核指标,重要性与业绩表现对等。
大厂福利削减
今年3月,一封标题为“在腾讯,一场全面的降本增效正在开始”内部信,冲上了腾讯内网系统的头条,掀起了鹅厂降本增效主旋律的序幕。而福利削减首当其冲,表现在:
一次战略月会上,总裁刘炽平注意到员工汇报时拿着彩色纸张。“为什么要彩打?”他说。自此之后,腾讯的全部打印机被设置成了默认双面、黑白。
接着,一些中层干部办公室和公共区域的绿植被搬走了,员工们被告知养护它们非常费钱。在搬走了大盆绿植后,又开始限定健身房的使用人数,这被员工解读为“可以延缓器材的折旧率”。
卫生纸向来是公司开源节流的一个典型风向标。很多公司都会先从这里开始克扣:换更低的价格、更薄的纸张、更稀少的数量。一位腾讯员工就突然发现厕纸变得又薄又硬。你懂得!
食堂通常是公司紧衣缩食的一个主要阵地。过去一次免费晚餐能拿到价值七八十的伙食,有羊腿、有火锅,现在都没有了,“顶破天三四十块钱。”而早餐打包袋从可降解环保袋换成透明塑料袋;食堂打包盒也开始收费了(1元/个);零食区随手可拿的可乐、雪碧也不见了踪影。中秋礼盒换了更简易的包装。
疫情时下的重要物资口罩也成了整治对象:以前每天中午会有物业推着小车发口罩,后来口罩需要自己取;再到后来,一包10片变成了一包5片。
拿到优秀表彰的员工发现实体奖杯被取消了,改发数字藏品。按照一个奖杯100元的成本、约2万人获奖来算,一年也能省下200多万。
按惯例,腾讯员工每年每人有1800元的年度团建经费,今年到现在还没明确通知。内网20多条发帖询问公司态度的,没人回应。“公司连这个钱都拿不出来了吗?”有人问。这并不算一笔小钱,按员工数量来算,可以省下总计1.44亿元。
诸如此类,如上述降本操作陆续增加中……
在字节跳动,零食盒子里的内容早已“狸猫换太子”,“降本增效”成了字节今年的核心目标。
而在快手,“降本增效”自从去年底起,便是头等大事级的任务。今年第一个季度,快手通过削减员工福利省下1亿元,;二季度,他们再接再厉,省下23亿。
当然,其他互联网大厂也都没闲着,竞相铆足了劲地削减福利。
今年以来,阿里的食堂供应商受到了更严格的审核,整个区会进行服务质量排名,前三名获得奖励,后三名被处罚;规则设置“以罚补奖”:后进者罚的钱正好奖给前三名。
阿里的行政部规定每餐菜品里要有牛羊肉和鱼肉,甚至对一勺的克重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来。
抬高门槛,也是变相的削减福利,这在打车一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京东员工以前到晚上9点就能打车回家,现在要熬到10点;
到8月份,有的部门直接取消了打车补贴;
网易的打车要求加了一条——打车点起始地只限公司;
小米公司只是降低了标准,员工晚上打车改为只能选经济型……
福利削减,既伤人心,更伤保健!
一叶知秋。互联网大厂们在寒冬来临之前,早已先知先觉。在抱持忧患意识之下,开始了未雨绸缪,开源节流,减肥瘦身。而福利就是率先被下刀的首要对象。
这么多降本领域,为什么首选福利项目呢?
因为福利是企业向所有员工提供的间接性薪酬,是一种补偿性、调和性的报酬,是一种锦上添花。现如今,存量竞争时代到来了,叠加全球疫情持续、国际局势异变等不利因素,这种补充性的“锦上花”貌似可有可无,自是被企业砍下的第一刀了。
后面根据局势变化,企业可以陆续砍下第二刀、第三刀……
企业基于“降本”需要猛砍福利,本也无可厚非。
但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。过惯了满足舒适、大手大脚的好日子,突然紧缩下来,那种失落、无助、痛苦的感觉,可是远远大于那些“超级福利”带来的满意度的!这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,丢失掉1000块钱造成的心理痛苦可是要远大于捡到1000块钱带来的愉悦感的。
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,降本很可能也“降效”!
那些互联网大厂丰富多彩的福利安排,本是吸引、保留、激励优秀人才的一大利器,事实效果也的确如此——既留得住人,也唤得起人心。可一旦大幅削减甚至取消那些美妙的福利待遇,那可就伤着了雇员们的小心灵,开始变得失落无奈、烦躁不安,进而产生不满意的情绪。福利自带的保健作用失灵了。
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,即经典的“保健-激励因素理论”,主张“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,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”,而非传统的认知“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”。
什么是保健因素?一个人展开工作所必需的条件,如工资、岗位、培训、福利、工作环境等。当保健因素缺乏的时候,人们会不满;当保健因素存在的时候,人们的不满只是减少,但是不会带来满足感。
什么是激励因素?激励因素指的是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、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,如晋升、职业发展、奖金、价值的肯定、额外的工作条件等。当激励因素缺乏的时候,人们满足感低,但是不会不满了。
当代人们总是把幸福解读为“有”——有房,有车,有钱,有权,但幸福其实是“无”——无忧,无虑,无病,无灾。
幸福的“无”是保健自身;幸福的“有”是额外激励。幸福与满足高度同义。
所以,保健作用本属于正餐,可保吃饱喝足,具雪中送炭之效;激励作用可属于饭后甜点,可以愉悦身心,有锦上添花之果。
那些互联网大厂,在势头良好时,将保健的福利硬生生做出了人才激励的效果,惹羡一众旁人;
然而,寒冬来临,各大厂纷纷有计划有步骤的削减福利,不仅没了激励作用,甚至连保健的作用都没了。
互联网大厂福利削减,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?
大厂们做得好不好,那是他们的事。毕竟,他们大多数都还不缺钱,只是早做打算,但他们却给不少企业递送了一些可供启发的宝贵经验,或全新理念。
第一,只要调整保健因素,大家的不满情绪就会爆发。
无数的企业实践告诉我们,保健因素只能升、不能降,更不能消除,而且要大多数人获得,才能起到作用。而财大气粗的“最佳雇主”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实在不差钱,自满之中恰恰忽视了这条保健铁律。
在薪酬设计中一旦遇到真差钱的企业,往往面临这样的问题“我们如何将屈指可数的涨薪配额,发给员工呢?”“是调薪给所有人,实现雨露均沾?还是满足少数人获益,不让雷锋吃亏?”
当然,具体方案还要看具体的场景。一般而言,如果是在固定部分的工资上涨薪,那典型属于保健因素的浮动,只能往上调增且多数人均可得到。否则,若是操作不当,则极易诱发排山倒海般的不满,甚至溢出到组织外面去。
第二,激励因素一旦固定下来,就会变为保健因素,失去其激励的价值。
这也是无数事实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。以腾讯、阿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盈利条件太好,包括华为在内,又有Google福利标杆作为参考,可以说在福利设置上有些“肆无忌惮”,有些带有激励作用的因素如额外的工作条件之奢华版食堂、绿植等,就因此固定下来了,久而久之自然就变成了员工福利。想想你们公司是不是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呢?
第三,既然激励因素能降格变成保健因素,那么保健因素是否能升级转变成激励因素呢?
答案是肯定的。基本技术思路就是将保健因素波动起来,使其失去固定性或稳定性,即可引发激励性。
不少企业为了持续激励员工选择实施了弹性福利方案,又称“自助式福利项目”,即弹性福利允许企业在成本固定的前提下,让员工决定自己的福利项目,从而提升福利成本投入的有效性,甚至最大化。一般有三种运作模式:
基本型,由雇主决定福利项目和水平;
套餐式,由雇主确定套餐标准,员工可以选择不同套餐;
完全自助式,将福利分为可选福利和必选福利,由雇主确定必选福利,但员工对可选福利可以自由支配。
当然,不同模式的选择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基本特点和管理条件。
看互联网大厂从福利竞赛到福利削减运动,不难发现:
在丰年的好日子里,可以将激励因素慢慢促成保健因素;
而在灾年的苦日子里,又可以将保健因素做成激励因素。
将保健因素转变为激励因素,背后的“配套工程”要求并不低:
一是要有持续增长的公司业绩,为激励性的福利分配创造基础条件和有效支撑;
二是对管理水平提出了突出的要求,尤其是对绩效管理能力的要求颇高,要能为激励性的福利分配提供有效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依据。
免责声明:
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自动抓取。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。
联系邮箱:zhouyameng@vispractice.com